老张和老李合伙开餐馆,各占50%股份。装修公司追讨30万工程款时,咬住老张要求全额支付。老张愤然拍桌:“凭什么我得背全部债?”——这就是典型的按份之债认知误区。
《民法典》第517条白纸黑字:按份之债的本质是“各还各的债”。债权人只能按份额向每个债务人追讨,法院最近曝光的装修合同纠纷案中,3名合伙人最终仅按投资比例承担欠款,直接颠覆了传统认知。
关键结论:
去年某地法院判决的股权代持合同纠纷案极具参考性。三股东签署的《借款补充协议》中写明:“各方按实缴出资比例承担债务”,最终法官驳回了债权人向小股东追偿80%债务的诉求。
合同条款高于法定规则,当你看到“按XX比例承担责任”时,这就是救命稻草!
当合同未明确时,《民法典》第178条亮出底牌:
某创业者用个人房产为公司贷款担保,结果公司倒闭后,银行直接执行其房产——担保永远打破按份规则
2023年杭州中院判例揭露常见套路:债权人故意模糊债务比例。法官在审理钢材货款纠纷时,通过调取:
三组证据链锁定真实比例。沉默等于放弃话语权,收到催款函当日就该启动取证!
建材商王老板的惨痛教训:在《对账单》签下“经核对无误”。半年后法院认定这是对债务总额的确认,原本可争辩的30%份额强行变成100%买单!
律师警示:任何署名文件必须写明“仅核对数量”或“具体份额以合同为准”。
陈女士替弟弟偿还网贷后,手持转账凭条起诉追偿。法官一句话驳回:“无共同债务合意证据”。血缘关系不等于法定责任!
必须保留的关键证据链:
刘先生2020年代合伙人垫付货款,2024年才起诉分摊。法院援引《民法典》188条:“三年诉讼时效已过”。追偿权时效从实际清偿日便开始倒数!
2024年初曝光的餐饮加盟案中,11名加盟商因合同中的“连带责任”四字,个人房产遭执行。而隔壁商场采用按份条款+独立POS机分账的商户,在品牌方暴雷时全身而退。
债务世界的丛林法则:不会用法律切割责任链,就等着被拖入深渊。现在检查你手头的合同——关乎身家性命的那行字,写明白了吗?